青岛经济创盈配资,交出开年的韧性答卷。
4月24日,青岛公布一季度创盈配资经济数据:全市生产总值4071.34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9%。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7.51亿元,同比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1263.44亿元,增长5.9%;第三产业增加值2770.39亿元,增长5.9%。
在2025年开年之初,或许没有多少人能预想到,一季度会有如此多的“变数”,尤其是美国把关税大棒乱挥一通之后,全球经济都在不确定中面临着更大的下行压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报告》,将2025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从年初的3.3%下调至2.8%,并指出全球增长放缓的主要原因是美国关税政策的急剧变化及由此带来的高度政策不确定性。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发布了一季度GDP同比增长5.4%的信心数据,用中国经济的韧性展示了中国作为全球经济引擎的“压舱石”效应。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国经济也必然会受到不确定性的冲击,从国内角度来看,此时此刻就需要经济大省、经济大市们在发展的关键节点挺身而出,用高质量发展的向新向好,当好中国经济的“压舱石”。
作为中国沿海重要中心城市,青岛一季度的成绩单里,落笔重点就在于关键领域的发展担当。
0
1
工业强劲拉动,实体经济的青岛韧性
从数据来看,工业成为青岛一季度的关键增长动力源。
一季度,青岛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7%。分行业看,35个大类行业中,21个行业增加值同比实现增长,增长面为60%。
值得注意的是,青岛工业经济的高增长,是从去年一直延续到现在。
2024年,青岛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4%,累计增速连续11个月保持9%以上,创下2015年以来的新高,青岛也跃居2024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第6位,较上年提升1个位次。
在今年的市政府工作报告中,青岛明确提出要在建设创新型产业体系上聚力攻坚求实效,继续锻强工业“长板”,为城市发展打造动能更强的工业引擎。
在2025年全市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创盈配资,青岛列出了今年的行军图:一是着力推动工业经济平稳增长;二是着力推动产业科技创新;三是着力推动数字经济提质发展;四是着力推动绿色制造体系建设;五是着力优化产业发展生态;六是着力以系统观点深化改革。
从青岛着力点来看,“10+1”创新型产业体系,是青岛当下的产业高质量发展主轴:优先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先导产业;突破发展生命健康、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低空经济、绿色能源、智能装备等新兴产业;提质发展智能家电、高端化工与新材料、现代轻工等优势产业;超前发展太赫兹、海洋电子信息、深海开发、空天信息、类脑智能等一批未来产业。
既有着眼传统优势产业的“固本”,也有着眼新兴产业的“育新”。
聚焦到青岛一季度工业经济的拉动力,则能发现青岛的一系列举措,正在逐步转化为工业经济“固本育新”的增长韧性。
一季度,青岛工业经济的最大“火车头”,来自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6%,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5.9个百分点,上拉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7.4个百分点。
同时,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金属制品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也贡献了显著拉动力,增加值分别增长54.7%、9.3%、21.1%、11.8%。
一季度数据中,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亮点,来自投资。
一季度,青岛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3%,其中第二产业投资增长41.7%。从重点领域看,工业投资同比增长42%,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增长7.7%,分别高于全部投资增速37.7、3.4个百分点。
今天的投资就是明天的动能。青岛工业投资高达42%的增速,让人期待投资落地为发展动能之后,青岛工业经济又能带来怎样的惊喜。
0
2
消费稳健发力
作为北方消费第二城,一季度青岛消费市场持续扩大,政策红利正在转化为发展动力。
一季度,青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58.5亿元,同比增长2.2%。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374.1亿元,同比增长2.0%;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84.4亿元,增长3.1%。
刚刚过去的清明假期期间,在线旅游平台携程数据显示,青岛旅游订单量同比增长10%,机票订单量增长16%。据青岛市商务局数据,青岛10大重点商贸企业清明假期首日销售额同比增长12.1%。
面对即将到来的五一小长假,青岛又上榜携程《五一旅游出行预测报告》“全国十大热门旅游目的地”“入境游十大热门目的地”。
青岛凭借独具特色的城市魅力,以及优越“丰满”的商贸业态打造,不仅充分撬动着本地消费需求,更不断吸引更多五湖四海的消费者共同拉动内需。
根据中国消费者协会最新发布的《2024年100个城市消费者满意度测评报告》,青岛的消费者满意度名列第四,消费环境再次得到认证。
今年,青岛还发布了《青岛市大力提振消费实施方案》,要从推动商品消费升级、提升线上消费能级、促进服务消费提质、加强新型消费培育、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持续优化消费环境、切实提振消费信心共七个方面入手,完成消费的进一步提振。
根据方案,青岛市级财政安排资金5000万元发放2025年餐饮、零售和住宿新春消费券,联动平台、商家等推出“优惠让利大礼包”10亿元左右,也进一步让消费者“敢花”。
精准施策对于消费的拉动力不可小视——青岛2024年以旧换新“换”出195.82亿——带动家电消费144.73亿元,带动汽车消费50.35亿元,释放出强大的撬动力和牵引力。
2025年,青岛又率先发力,开年首日便启动了新一年家电以旧换新活动;紧接着1月底,《青岛市2025年加力扩围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方案》发布,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家电补贴由8类增至12类,满足更多消费者的“换新”需求。
从数据来看,政策红利在消费市场不断“变现”。
一季度,青岛在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带动下,限额以上单位中,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等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43.8%和17.2%。
0
3
开放韧性彰显青岛特色
一季度,青岛交出了一份稳中有增的外贸答卷:进出口总值达2111.6亿元,同比增长2.3%,占山东省进出口总值的25.7%,在全国进出口规模排名前五位的副省级城市中,青岛增幅位列第三。
在全球贸易需求疲软、地缘政治风险加剧的背景下,青岛的开放韧性不仅体现在数据上,更源于其依托国家战略、产业结构升级和民企活力的多维驱动。
作为上合示范区、山东自贸区青岛片区等国家战略所在地,青岛以制度创新和平台能级提升为抓手,成为链接新兴市场的枢纽。
一季度,青岛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1220.2亿元,增长8.5%,占57.8%,提升3.3个百分点;对RCEP其他成员国进出口713.3亿元,增长2.1%,占33.8%。同期,对东盟进出口319.4亿元,增长6.5%,占15.1%;对韩国进出口161.3亿元,增长7.7%,占7.6%。
青岛的开放韧性,同样离不开“10+1”创新型产业体系的支撑。这一体系以先进制造业为核心,推动传统产业提质与未来产业超前布局,形成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经济结构。
反映到一季度青岛的外贸数据上:机电产品出口656.7亿元,增长10.8%,占出口总值的51.4%,其中家用电器出口102.9亿元,增长9%,汽车零配件出口59.4亿元,增长7.3%;劳密产品出口193.9亿元,下降2.7%,占15.2%。
民营企业是青岛外贸的“主力军”,其灵活性、创新性和市场敏锐度,成为抵御外部风险的关键支撑。一季度,青岛民营企业进出口1461.9亿元,增长3.4%,占69.2%,提升0.7个百分点。
截至2024年末,青岛全市实有民营经营主体206.9万户,占全市经营主体总量的98.4%,占比居副省级城市第四位。在城市发展主战场的各条战线上,民营经济已经成为青岛当之无愧的主力军。
着眼全年发展,不可忽视的是2025年可能会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但风浪再大再急,只要聚精会神办好自己的事,相信青岛也能在接下来的发展中,展现出经济大市的大担当。
本期责编美编 :吴晓坤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业务合作,可以联系:
taojunhezuo@163.com
涛君期待与各界精英携手共进~创盈配资
]article_adlist-->鼎合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